Wednesday, August 23, 2006

[Web] 他們,去矽谷取了什麼經

他們,去矽谷取了什麼經?
2006/08/23
矽谷已自.com泡沫中浴火重生,再度翻紅,台灣可以從中得到哪些新學習?如果你仍以為在矽谷只能學科技,可就錯的離譜了。
【作者/李欣岳】
矽谷已自.com泡沫中浴火重生,再度翻紅,台灣可以從中得到哪些新學習?如果你仍以為在矽谷只能學科技,可就錯的離譜了
美國西岸的矽谷,這個全球科技產業的中心,正以全新的面貌,從.com泡沫後再站起來。
台灣在這一波胎動中,可以吸取什麼樣的養分?不同於過去留美學人帶回來科技技術,創造科學園區奇蹟,這一次台灣主動到矽谷取經,包括工業設計、科技行銷與動畫商業模式。
為什麼矽谷又當紅?去年11月,美國新經濟雜誌《Business2.0》,就曾以「科技大重整」(Tech'sBigComeback)為標題,預言矽谷正進入下一波大成長。根據《Business2.0》報導指出,矽谷在創投規模、購併總額、科技就業人數等3大重要指標上,都創下2001年.com泡沫以來的新高。
2005年,創投投資在新創公司(Startups)的金額達15億美元,比2004年成長50%,更是2003年的2倍;在每件投資案的平均金額為4,400萬美元,是2004年的3倍,也大幅超越2000年高峰期的3,200萬美元。
在科技購併上,去年前3季的購併總金額就高達772億美元,超越2004年整年的607億美元。此外,科技就業人數,在去年上半年成長16.1萬人,是過去5年來首度正成長。
矽谷除了在IC設計、硬體技術、軟體程式等過往熟悉的領域,有所成就。同時也是全球工業設計、創投、網路應用、科技行銷的重鎮,甚至在動畫領域上,由蘋果執行長賈伯斯(SteveJobs)個人投資的皮克斯(Pixar),全球著名。
浸潤式體驗
這幾年,台灣工業設計的實力,逐漸獲得全球矚目,在各項設計大獎中,頻頻傳出佳績。從2003年開始,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便有計劃的安排台灣年輕的工業設計師,前往美國、德國、荷蘭進行實務培訓,最短1個月,最長1年。其中,在矽谷的培訓,是最重要的一站,包括進入Pentagram、IDEO等矽谷重量級設計公司的實務操作。
「透過『浸潤式體驗』,刺激設計師全新的設計想法,」負責主辦的台創產業輔導組組長艾淑婷指出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,設計師的產品要打入美國市場,關鍵便是產品必須貼近美國消費者的需要,透過待在矽谷長達半年以上的經驗,可以更深刻的觀察消費者的使用行為。
透過實際參與矽谷設計大廠的設計過程,也可更進一步提升工業設計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。艾淑婷進一步指出:「台灣工業設計師的工作行程,往往跟著各國的展覽跑,每個設計專案時間大約3個月。」相較之下,矽谷的設計專案,往往長達1年以上,從技術研發階段,工業設計師便參與其中,產品在最初階段,便加入市場與消費者考量。藉由實際參與的經驗,回來後可把這套模式應用在未來,讓台灣能開發出原創性更高、更貼近消費者的產品。
「台灣工業設計的實力,已達到世界級水準,」台灣飛利浦設計中心設計總監陳禧冠指出。由於台灣朝品牌發展的廠商愈多,提供出舞台,而擁有國外教育與工作經驗的工業設計師陸續加入,使得近幾年台灣工業設計的能量,完全展現出來。
台灣思科系統公司技術事業群副總經理鈕因任指出:「台灣科技產業要再升級,不再只能靠硬體製造,而是要靠與人相關的『軟經驗』。」
《Cheers》雜誌分別採訪了前往美國IDEO公司學工業設計的卓嶽創意總監陳德勝、到矽谷學企業行銷的智原科技行銷經理柯心瀅,以及從好萊塢回來台灣的動畫人才,看他們如何拉近台灣與矽谷之間的經驗鴻溝,赴異國取經。
取經1工業設計引進IDEO「設計即研究模式」
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安排台灣工業設計師的培訓計劃中,卓嶽創意總監陳德勝的身分十分特殊。在所有同行的成員中,只有他是「創意總監」,迥異於其他擔任資深設計師或是設計小主管的學員。
「同行中我最老,有玩的他們都不會找我,」陳德勝開玩笑指出。正由於擔任設計的最高主管,也讓他更能以經營策略的層面,參加這趟取經之旅。
在2001年回台灣之前,陳德勝已有在矽谷從事工業設計2年的經驗。這一趟為期半年的矽谷取經,除了拜會當地熟識的老朋友之外,也不斷讓他印證過往3年來自己經營設計公司的經驗。
學習IDEO重視研究的模式
「最大的收穫,則是重新體會到IDEO那套DesignisResearch(設計即研究)的運作模式,」陳德勝指出。
回台灣應用在卓嶽設計的經營上,最大的改變,則是將設計流程顛覆。過去,卓嶽就像絕大多數台灣的設計公司一般,接受品牌客戶的委託,針對現有的技術,找出可能在市場的突破之道,進行產品設計。在這趟矽谷經歷後,陳德勝則開始重視市場消費行為的研究調查。
從消費行為調查回推產品設計的模式,運作最成功的,便是矽谷知名設計公司IDEO。不管是牙刷、拖把、刮鬍刀、手機、滑鼠等各種不同的產品,在產品設計之前,IDEO會在全球各地蒐集消費者的使用行為,從中找出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消費需求提出來之後,等於先畫好框框,再進行產品技術開發、選擇、造型設計等步驟,讓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分投入,都能精準對焦到消費者的需求上,進而提高產品成功的機率。
「這是從產品設計跨入品牌經營的模式,」陳德勝觀察。每一個品牌背後,都有一個想要傳達的精神與理念,透過消費行為調查之後,找出精準的產品訴求,用同一個理念,可以進而發展出一整套產品線或品牌。「台灣太多炒市場短線的設計產品,造成產品死,品牌跟著死的局面,」他指出,回台灣後,他首先建立市場研究團隊與研究方式,將看到的市場需求,做成報告,主動向客戶提案,改變過去被動接受委託開發的方式,「設計就是了解、發現、導入3個過程。」
卓嶽今年就以這套模式,成功幫美系的家電廠商,開發出新款的背投影電視。在開發之前,經過完整的市場調查,卓嶽發現,體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背投影電視的關鍵因素。
因此,整個開發的重點集中在「縮小體積」,將各式零組件整合設計在一個小方盒中,使電視厚度從原本超過60公分,縮小到30公分以內,不僅大幅減少在客廳中所佔的空間,整合零組件的小方盒,還可以零件方式,賣給其他品牌的家電廠商。「阿德(陳德勝的暱稱)從美國回來後,格局和膽子都變大了,」與陳德勝熟識的台創產業輔導組組長艾淑婷指出。最大的差異,則是每次談到產品設計,陳德勝會有一套完整的論述架構,從社會發展、經濟因素、消費心理等各種環節,來解釋自己的設計理念,甚至會主動對客戶提出產品開發的修正建議。陳德勝在矽谷取經半年中,發生了一段小插曲。剛去沒多久,因為打籃球打斷腳筋,在矽谷期間幾乎都是行動不便,也讓他更能定下心來沉思。陳德勝參考當地設計師的溝通模式,體會到「以圖溝通設計理念」的重要精神。
溝通以圖為準
回台灣後,陳德勝嚴格要求旗下設計師,從技術、材質、機構、造型、操作介面每一個設計過程,都要畫圖。他指出,最主要考量便是提高溝通精準度,一切看圖討論,可以縮短不著邊際的討論過程,進而提高設計產品的效率。從製圖的結果中,也可因此作為設計師的衡量能力的標準,「一張圖,能力高低立判,沒有模糊空間。」
一趟矽谷取經之旅,陳德勝把看似天馬行空的設計過程,一步步落實為效率、精準的理念溝通。「學習是自己的事情,工作是你的責任,產出是你活下去的條件,」陳德勝指出在工業設計領域中,他帶領設計團隊的原則。
陳德勝小檔案
現職:卓嶽創意總監年齡:1966年出生學歷:萬能工專工業設計科、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碩士經歷:PaloAltoDesignGroup擔任設計師2年
【2006年8月Cheers雜誌】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